首页 > 科普 > 科普精品

高原发烧了,长江你还好吗?
发布时间: 2019-08-19

image.png

亚洲水塔哺育了长江  供图@邬光剑

提及青藏高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高不可攀的珠穆朗玛,横贯东西的莽莽昆仑,那是世界屋脊和生命禁区,是一片名副其实的冰冻星球。但正是冰天雪地的青藏高原为亚洲十几条大江大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流,滋养着数十亿人口,孕育了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故而号称“亚洲水塔”,这其中就包括我们的母亲河——长江。

image.png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长江之歌 摄影@丛志远

当全球气候学家绞尽脑汁为21世纪末全球增温幅度不超过1.5摄氏度而奔忙时,青藏高原已提前突破这一增温阈值,一场冰与火的较量正在青藏高原上演。

image.png

火红秋叶映衬下的冰雪世界 摄影@姚檀栋

1. 高原发烧

1755年以来,人类在短期内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气候变暖,而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暖最强烈的地区。尤其从196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气温快速上升,每十年升高0.3摄氏度,迄今为止已经比几十年前的体表温度上升了1.7摄氏度以上,可以想象青藏高原目前发烧的程度。


image.png

从1960年代至2018年,青藏高原体表温度上升了1.7摄氏度,飙升的温度显示高原确实在发烧  供图@余武生

今年西藏多地日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拉萨、贡嘎、尼木、加查4个气象站6月24日最高气温分别达到30.8℃、31.0℃、30.1℃、32.6℃突破当地温度历史记录。根据我国气候季节划分标准,青藏高原两千多年以来,在拉萨等地首次有了夏季。

2. 冰川融化

剧烈升温下,近50年来,青藏高原冰川储量减少约20%,面积减少约18%。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冰川亏损呈加剧态势。

image.png

纳木那尼冰川融化形成的冰面河 摄影@姚檀栋

海拔6621米的各拉丹冬发育了多条大型山谷冰川,典型的有姜古迪如冰川,像蟹爪一样分为南支和北支,以及岗加曲巴冰川等。

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姜古迪如由缓慢退缩进入快速退缩,北支冰川长度缩短了750米,每年退缩17米;南支冰川长度缩短了1500米,每年退缩35米。岗加曲巴冰川的退缩更为显著,特别是1969年以来退缩幅度加大,最大退缩4660米,平均每年最大退缩达108米。

image.png

姜古迪如冰川南北支过去几十年的变化 供图@陈文锋

image.png

姜古迪如冰川北支 摄影@李旭

image.png

姜古迪如冰川消融形成的冰面湖和冰面河 摄影@李旭

3. 长江溯源

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溯源由来已久,2500多年前,古人在《尚书·禹贡》中讨论了长江之源的问题,有“岷山导江”之语。到了明朝,徐霞客认为金沙江是长江之源,并著书《江源考》加以论述。至清朝,人们已认识到通天河,但仍无法确定长江正源。新中国成立后,科考人员在1956年和1978年,对长江源头地区进行了两次考察,并于1978年的考察中,确定了发源于各拉丹冬雪山的沱沱河是长江的正源。

长江源区发育冰川1500+条,冰川储水量1200亿立方米,相当于12000个西湖!你还记得《长江之歌》吗?耳熟能详的歌曲道尽了长江的头尾。歌中雪山就是各拉丹冬雪山,而各拉丹冬的姜古迪如冰川是长江的正源,为长江提供了“第一滴水”,在长江源区冰川融水形成的涓涓细流汇成奔腾的大江,一路高歌奔向大海。


image.png

长江正源沱沱河和另外两个源头楚玛尔河与当曲的冰川融水汇入通天河主流,奔涌而下 供图@高杨

4. 江源之忧

冰川消销,江水滔滔,黄沙漫漫。

冰川融水引起长江正源沱沱河融水流量的快速上涨。冰川的融水流量主要集中在5至9月份,占全年融水流量的99%;7月份冰川融水流量最大,达1亿立方米。沱沱河融水流量自1957年到2010年加速增长了2倍。冰川面积的快速退缩与冰川融水流量的显著增加相向并行。

image.png

长江正源沱沱河冰川融水流量快速攀升 供图@陈文锋

冰川持续消融导致包括长江源在内的“亚洲水塔”情势堪忧。夏天滔滔江水退去,留下了广阔的河漫滩,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冬春季沙尘弥漫。

image.png

冰川退缩后裸露的沙地,成为沙尘暴的源地,造成严重生态后果  摄影@姚檀栋

image.png

沱沱河裸露河漫滩冬春季沙尘暴  摄影@王小龙

高原因剧烈升温而发烧,冰川因高原发烧而加速消融,并将可能最终消亡,长江之源也将顿失滔滔;而黄沙蔽日,就在眼前。长江之源所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是整个第三极的缩影,那里是亚洲江河之源,流淌的是亚洲人民的生命之水,保护我们的江河源区,迫在眉睫。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保护与适应环境剧变需要大家同心共为。请您关注下期长江源冰川的世纪分手。

高原发烧了,长江你还好吗?
发布时间: 2019-08-19

image.png

亚洲水塔哺育了长江  供图@邬光剑

提及青藏高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高不可攀的珠穆朗玛,横贯东西的莽莽昆仑,那是世界屋脊和生命禁区,是一片名副其实的冰冻星球。但正是冰天雪地的青藏高原为亚洲十几条大江大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流,滋养着数十亿人口,孕育了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故而号称“亚洲水塔”,这其中就包括我们的母亲河——长江。

image.png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长江之歌 摄影@丛志远

当全球气候学家绞尽脑汁为21世纪末全球增温幅度不超过1.5摄氏度而奔忙时,青藏高原已提前突破这一增温阈值,一场冰与火的较量正在青藏高原上演。

image.png

火红秋叶映衬下的冰雪世界 摄影@姚檀栋

1. 高原发烧

1755年以来,人类在短期内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气候变暖,而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暖最强烈的地区。尤其从196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气温快速上升,每十年升高0.3摄氏度,迄今为止已经比几十年前的体表温度上升了1.7摄氏度以上,可以想象青藏高原目前发烧的程度。


image.png

从1960年代至2018年,青藏高原体表温度上升了1.7摄氏度,飙升的温度显示高原确实在发烧  供图@余武生

今年西藏多地日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拉萨、贡嘎、尼木、加查4个气象站6月24日最高气温分别达到30.8℃、31.0℃、30.1℃、32.6℃突破当地温度历史记录。根据我国气候季节划分标准,青藏高原两千多年以来,在拉萨等地首次有了夏季。

2. 冰川融化

剧烈升温下,近50年来,青藏高原冰川储量减少约20%,面积减少约18%。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冰川亏损呈加剧态势。

image.png

纳木那尼冰川融化形成的冰面河 摄影@姚檀栋

海拔6621米的各拉丹冬发育了多条大型山谷冰川,典型的有姜古迪如冰川,像蟹爪一样分为南支和北支,以及岗加曲巴冰川等。

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姜古迪如由缓慢退缩进入快速退缩,北支冰川长度缩短了750米,每年退缩17米;南支冰川长度缩短了1500米,每年退缩35米。岗加曲巴冰川的退缩更为显著,特别是1969年以来退缩幅度加大,最大退缩4660米,平均每年最大退缩达108米。

image.png

姜古迪如冰川南北支过去几十年的变化 供图@陈文锋

image.png

姜古迪如冰川北支 摄影@李旭

image.png

姜古迪如冰川消融形成的冰面湖和冰面河 摄影@李旭

3. 长江溯源

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溯源由来已久,2500多年前,古人在《尚书·禹贡》中讨论了长江之源的问题,有“岷山导江”之语。到了明朝,徐霞客认为金沙江是长江之源,并著书《江源考》加以论述。至清朝,人们已认识到通天河,但仍无法确定长江正源。新中国成立后,科考人员在1956年和1978年,对长江源头地区进行了两次考察,并于1978年的考察中,确定了发源于各拉丹冬雪山的沱沱河是长江的正源。

长江源区发育冰川1500+条,冰川储水量1200亿立方米,相当于12000个西湖!你还记得《长江之歌》吗?耳熟能详的歌曲道尽了长江的头尾。歌中雪山就是各拉丹冬雪山,而各拉丹冬的姜古迪如冰川是长江的正源,为长江提供了“第一滴水”,在长江源区冰川融水形成的涓涓细流汇成奔腾的大江,一路高歌奔向大海。


image.png

长江正源沱沱河和另外两个源头楚玛尔河与当曲的冰川融水汇入通天河主流,奔涌而下 供图@高杨

4. 江源之忧

冰川消销,江水滔滔,黄沙漫漫。

冰川融水引起长江正源沱沱河融水流量的快速上涨。冰川的融水流量主要集中在5至9月份,占全年融水流量的99%;7月份冰川融水流量最大,达1亿立方米。沱沱河融水流量自1957年到2010年加速增长了2倍。冰川面积的快速退缩与冰川融水流量的显著增加相向并行。

image.png

长江正源沱沱河冰川融水流量快速攀升 供图@陈文锋

冰川持续消融导致包括长江源在内的“亚洲水塔”情势堪忧。夏天滔滔江水退去,留下了广阔的河漫滩,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冬春季沙尘弥漫。

image.png

冰川退缩后裸露的沙地,成为沙尘暴的源地,造成严重生态后果  摄影@姚檀栋

image.png

沱沱河裸露河漫滩冬春季沙尘暴  摄影@王小龙

高原因剧烈升温而发烧,冰川因高原发烧而加速消融,并将可能最终消亡,长江之源也将顿失滔滔;而黄沙蔽日,就在眼前。长江之源所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是整个第三极的缩影,那里是亚洲江河之源,流淌的是亚洲人民的生命之水,保护我们的江河源区,迫在眉睫。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保护与适应环境剧变需要大家同心共为。请您关注下期长江源冰川的世纪分手。